法就是英文的Law, 所有法律的总称。西方人谈及法律渊源时,称Law 为广义的法律,涵盖狭义的法律或成文法 Statute Law, 和判例法 Case Law, 以及林林总总的学理 (Doctrine), 基本原则 (Fundamental principles), 还有惯例法Costumary Law, 以上种种为架构整个法律大厦的基石。至于说各基石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则取决于各个法系的偏好和历史遗留问题。欧洲大陆法系(continental Law)如法国法, 德国法,葡萄牙法将成文法完整系统地继承了罗马法的衣钵,将成文法置于法律渊源的首位。在奉行成文法的国度里,人们用另一个不同的字来指代成文法 比如拉丁语用Jus和lex作为法和法律的称谓,法语用“droit”和“Loi”;德语则是“Techt”和“gesetz”;在葡语里则有Direito 和 Lei。由于语汇匮乏,英文中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称谓,而只能用statute 借代法令,法条,条例等等。
此外,大陆法法律体系中的droit, direito也可做权利论。通常称主观权利 (direito subjectivo) 与客观法律遥相呼应(direito objectivo)而在英语里权利一词用right 表达,词典里的注释为 “公正”、“正义”。用作形容词时的第一个注释是“合法的”(required by law)
2009年11月30日
禁书-《黑日-中国监狱亚文化透视》
本书作者东台山人,还有个名字大家也许比较熟悉,邱兴隆。
我是在山西读研时知道此人的,当时写的毕业论文涉及到刑罚学,找资料时看到很多此君的东西,很有才华,后来上网google,方知此人是个猛人。此君西南政法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毕业后,成为刑法泰斗高铭暄的博士生,可能是出于实践出真知的考虑,此君博士未毕业即下海经商投身书市,果真得偿所愿,先后被批捕一次、判刑一次,被宣判无罪后又回到法学界,由其当年的师兄弟组成答辩委员会于若干年后获得法学博士。其著作主要有关刑罚学、死刑研究,最恐怖的是他在看守所和监狱里竟也能写书,凭记忆写了不少法学论文,但更有名的是黑字三部曲即《黑日》《黑道》《黑昼》。分别写的是监狱文化研究、中国地下书市研究和死刑犯调查。这三本书目前世上难寻了,当初是检察出版社出的,据说已被列为禁书,其原因我看后觉得也许是写得太真实了。
这本《黑日》是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买到的,另外两本也买到了,书价加运费不过20多元,甚幸。
我是搞监所检察的,对监狱有些直观了解,但一定比不过他,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啊!他所写的监狱亚文化研究,随着社会变迁其中有些东西变更了不少,但大体都是很对的,比如监狱里的性、减刑、脱逃以及改造和被改造的矛盾。有人说没蹲过监狱的人不算是完人,这话过了,不过看看这本书,对监狱文化了解点,是很有意思的。
监狱里的同性恋是确实存在的,尤其在少年犯身上,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很让管理者头痛。旧刑法时有的还可以按流氓罪这种口袋罪打击一下,现在唯一的手段只能关押紧闭,每年都有监狱机关请示可否按破坏监管秩序罪打击一下,但研究多次未果,法文明文规定不处罚,制法还是滞后的。
减刑的问题前面有文章说过了,就不多说了。
监管干警素质的问题确实存在,目前稍有好转,但问题不会杜绝的,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犯人离婚的问题目前还是很严重,大墙外面的夫妻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大难临头各自飞,监狱里就更别提了。法院民庭的人到这里是最不受欢迎的,审判监督庭是来减刑的,民庭都是来棒打鸳鸯的。
脱逃的问题这几年不严重了,时有发生,以前甚至是成帮跑的,如今监狱都在大墙内劳动了,没有了外役,逃跑的难度增加了,毕竟不是谁都有迈克·斯科菲尔德的手段。
这本书很薄,我一个小时就读完了,感兴趣的话,去孔夫子碰碰运气吧,书店是买不到了,当当、卓越也一样。
我是在山西读研时知道此人的,当时写的毕业论文涉及到刑罚学,找资料时看到很多此君的东西,很有才华,后来上网google,方知此人是个猛人。此君西南政法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毕业后,成为刑法泰斗高铭暄的博士生,可能是出于实践出真知的考虑,此君博士未毕业即下海经商投身书市,果真得偿所愿,先后被批捕一次、判刑一次,被宣判无罪后又回到法学界,由其当年的师兄弟组成答辩委员会于若干年后获得法学博士。其著作主要有关刑罚学、死刑研究,最恐怖的是他在看守所和监狱里竟也能写书,凭记忆写了不少法学论文,但更有名的是黑字三部曲即《黑日》《黑道》《黑昼》。分别写的是监狱文化研究、中国地下书市研究和死刑犯调查。这三本书目前世上难寻了,当初是检察出版社出的,据说已被列为禁书,其原因我看后觉得也许是写得太真实了。
这本《黑日》是我在孔夫子旧书网买到的,另外两本也买到了,书价加运费不过20多元,甚幸。
我是搞监所检察的,对监狱有些直观了解,但一定比不过他,还是那句话:实践出真知啊!他所写的监狱亚文化研究,随着社会变迁其中有些东西变更了不少,但大体都是很对的,比如监狱里的性、减刑、脱逃以及改造和被改造的矛盾。有人说没蹲过监狱的人不算是完人,这话过了,不过看看这本书,对监狱文化了解点,是很有意思的。
监狱里的同性恋是确实存在的,尤其在少年犯身上,这个问题在实践中很让管理者头痛。旧刑法时有的还可以按流氓罪这种口袋罪打击一下,现在唯一的手段只能关押紧闭,每年都有监狱机关请示可否按破坏监管秩序罪打击一下,但研究多次未果,法文明文规定不处罚,制法还是滞后的。
减刑的问题前面有文章说过了,就不多说了。
监管干警素质的问题确实存在,目前稍有好转,但问题不会杜绝的,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
犯人离婚的问题目前还是很严重,大墙外面的夫妻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大难临头各自飞,监狱里就更别提了。法院民庭的人到这里是最不受欢迎的,审判监督庭是来减刑的,民庭都是来棒打鸳鸯的。
脱逃的问题这几年不严重了,时有发生,以前甚至是成帮跑的,如今监狱都在大墙内劳动了,没有了外役,逃跑的难度增加了,毕竟不是谁都有迈克·斯科菲尔德的手段。
这本书很薄,我一个小时就读完了,感兴趣的话,去孔夫子碰碰运气吧,书店是买不到了,当当、卓越也一样。
ignorantia juris neminem excusat 不知法律不免责
古罗马法谚有云,不知法律不免责。
作为罗马法的基本原则,不知法不免罪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成文法诞生之前。
在口述法律时代,人人知法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只有到法律落实成白纸黑字之后,人们才有了解法律的前提。现代法的法律公开原则其目的也正是为了保障民众到达法律之间的渠道有畅通无阻。法律实现了公开化透明化,那么要求普罗大众知法,同时使其上升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也便顺理成章。
人人知法这个目标并非不可企及,但其实现有赖于民众和国家的共同协力,一方面普通民众有义务去不断更新对国家现行法律的认知,而国家也有道义制定颁布简约,晓畅而高质量的法律,与此同时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传统或新兴的媒体将其退而广之,以此满足民众认知法律的诉求。说到底这是种责任的共同分摊,任何一厢情愿或上下推诿均难成事。
如若不然,终有一日,不知法律可为免罪的充分而正当的借口,因为终有一日,我们都会成为彻头彻尾的无知者.
作为罗马法的基本原则,不知法不免罪的渊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成文法诞生之前。
在口述法律时代,人人知法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只有到法律落实成白纸黑字之后,人们才有了解法律的前提。现代法的法律公开原则其目的也正是为了保障民众到达法律之间的渠道有畅通无阻。法律实现了公开化透明化,那么要求普罗大众知法,同时使其上升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也便顺理成章。
人人知法这个目标并非不可企及,但其实现有赖于民众和国家的共同协力,一方面普通民众有义务去不断更新对国家现行法律的认知,而国家也有道义制定颁布简约,晓畅而高质量的法律,与此同时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传统或新兴的媒体将其退而广之,以此满足民众认知法律的诉求。说到底这是种责任的共同分摊,任何一厢情愿或上下推诿均难成事。
如若不然,终有一日,不知法律可为免罪的充分而正当的借口,因为终有一日,我们都会成为彻头彻尾的无知者.
2009年11月28日
20年来我所喜欢听的歌(男歌手篇)
一、谭咏麟
谭校长是必须第一个说的。记得第一次听谭校长的歌应该是1985年出的《爱在深秋》那盘磁带,是太平洋引进的吧?收录了82、83、84、84等几年的经典,自那以后一直到92年见到校长的磁带或碟一定会买。校长的歌曲太多了,精品也多,我年轻时最喜欢最常听的是87《再見吧!浪漫》精选里的一首歌《迷痴的心》。现在想起来当初之所以喜欢这首歌,应该是因为那时暗恋一个人的心思和这首歌的已经比较相符。
二、张学友
第二个要说的是歌神张学友,这首《遥远的她》是百听不厌,我最初听的是国语的,那时学友唱歌毫无花哨之处,嗓子好得一沓糊涂。
三、陈百强
最喜欢陈百强的《梦里人》,喜欢他的忧郁、雅致。
四、罗大佑
《告别的年代》是一首煽情的歌,听到“从今后姑娘我将在梦里早晚也想一想你”这句时任谁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哀伤。
五、林子祥
林子祥是一个特别的歌者,从不张扬却始终屹立于歌坛,他的快歌慢歌都很耐听,最喜欢的是那首经典的《千亿个夜晚》。
六、齐秦
齐秦的歌我最爱的当是《花祭》,当年暗恋被婉拒时它与我一同见证了青春的泪。
七、张国荣
哥哥的歌好听的太多,比较喜欢的是《风继续吹》。
八、王杰
王杰的这首回家很耐听,飘泊异乡游子的心境表达无遗。
九、刘铮
《到底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是我的最爱,爱到什么程度?我因为它曾经写过一篇小说,有兴趣的上网搜一下吧。
十、达明一派
关于达明的歌我爱听那首《一个人在途上》,喜欢那缥缈的意境,诗一般的词。
十一、罗文
《几许风雨》应该是对罗文一生的最好总结,抛开其他所有的一切,只听这首歌,觉得罗文还是很男人的。
十二、beyond
《喜欢你》是他们的歌里少有的情歌,演绎得很动人。
十三、吕方
《朋友别哭》是我到ktv必练的歌。
十四、仇云峰
这个歌手我只听过一首歌《半真半假》,不过一首歌足矣!
十五、姜育恒
《别让我一个人醉》是首伤感的歌,孤独的人最怕一个人醉,而往往又总是一个人喝醉。
十六、陈汝佳
陈汝佳是很有水准的内地歌手,当初唱了很多齐秦的歌。《故园之恋》这首歌是他经典之作。
十七、费玉清
费玉清的《一剪梅》有人这么评价:真情深情纯情,情到深处才动人;词美曲美歌美,倾情演唱方耐听。
十八、高明骏
《我独自在风雨中》是一首高亢激昂中透着哀伤的歌。
十九、黄凯芹
“冷风一般的你没法让我亲近”,《伤感的恋人》很多人失恋时都唱过这首歌吧?
二十、李克勤
《深深深》这首歌很易上口,比较适合到ktv一试。
二十一、李寿全
经典的《八又二分之一》没人否认吧?我最爱听得却是那首沧桑的《张三的歌》。很多人都唱过,蔡琴版的也很好,可还是觉得李寿全的最有感觉。
二十二、李宗盛
《寂寞难耐》,男人的内心独白。
二十三、刘文正
《多少柔情多少泪》这首翻唱歌曲好听极了,任铁汉也会被柔情融化。
二十四、卢冠廷
作为一个幕后英雄偶尔也会走上前台,《如风往事》与李宗盛的国、粤语合唱耐听却没一丝怪异。
二十五、欧瑞强
《陌上归人》唱得随意随性,香港难得的民歌之王。
二十六、太极乐队
没啥说的,被推荐的一定是这首《留住我吧》。
二十七、童安格
这个人不得不提。《其实你不懂我的心》是我上大学时每个人都会的歌。
二十八、温兆伦
印象最深的是电视剧的插曲《随缘》。
二十九、薛岳
摇滚永远的巨星!比较喜欢《温柔的拒绝》,因为里面的依据撕心裂肺的词“你温柔的拒绝却没有更改”。
三十、夏韶声
这位大哥级的人物好歌很多,推荐一首《结他低泣时》。
三十一、杨庆煌
整个高三是听他的磁带度过的,《菁菁校园》正符合那时的心境。
三十二、张镐哲
这个韩国人长得很男人啊!就记得一脸的大胡子。《北风》不错,不过更喜欢《再回到从前》。
三十三、张雨生
这个人的英年早逝绝对是华语乐坛的不幸。《没有烟抽的日子》
三十四、赵传
这个很丑的男人的歌声的确很温柔,尤其是这首《你如何还能这样温柔》。
三十五、张立基
张立基是以快歌出名的,但这首《你好吗》却是一首温柔浪漫的情歌
三十六、钟镇涛
阿B的嗓音很有磁性的,他现在再唱《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会是什么心
三十七、周启生
很独特的一个人吧?《浅草妖姬》一首很能代表其风格的歌。
三十八、蓝战士
写了不少了,还没有穷尽,用这个不是很风光的乐队的一首好听的《午夜情人》作为结束吧!
*以前这东西里都带推荐歌曲的链接的,很久了,大多失效了,有兴趣的自己查吧。
2009年11月27日
我国减刑制度的弊端
我国《刑法》里明确规定了减刑制度,有了它,好多服刑的罪犯在监狱里才有了盼头,他们都希望通过这个制度能少服点刑,除了个别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孤老型罪犯,恐怕没人愿意在里面多呆。
我国的减刑制度还是比较有特色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和别的国家都不一样,基本上是自己建立的,但是有些人说减刑是我们的创举,这就有点过了,不要像韩国人那样什么都争第一,我们的减刑制度最多追溯到一九四几年,美国纽约州一八一七年就通过“善时法”了。
总体来说减刑是个不错的制度,从理论上讲它有几个作用:一是具有促进罪犯积极改造的激扬功能;二是对罪犯改造具有鼓舞功能;三是具有变更原判刑罚的调控功能。当然了,对服刑的老犯们来说只有一个功能,就是早点回家。但是我们现行的这个减刑制度有许多弊端(有什么制度没有弊端呢?是吧?)。
一个就是减刑权明显错位。我国刑法明文规定,减刑由法院决定,这意味着减刑权归法院所有。纵观世界,减刑权的归属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法院即审判机关决定减刑,二是由监狱行刑机关或特定的行政机关决定减刑。减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鼓励罪犯真诚悔过认真改造,那么掌握减刑与否的权力的人们就应该最起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着专业的改造(矫正)知识;二是全面了解罪犯的改造情况。这我们就要问了,是法院的法官还是监狱的警官更具备上述条件呢?另外,由法院掌管减刑权很浪费诉讼资源的,一个法院可能要处理几个甚至十几个监狱的减刑案件,负担很大的。监狱的负担也很大,实践中,每次减刑法院的减刑组下来,招呼起来也很浪费资源,当然这个不能归为诉讼资源。最为主要的是,减刑权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权力?是审判权么?明显不是,减刑只是减少实际服刑的刑期,又不是对原判的改判,应该属于刑罚执行权的范畴,正应该是刑罚执行机关也就是监狱来行使么。
二就是减刑设置的条件有问题。这引出很多问题,比如刑期短的减不上刑或只能减一次刑;有的特殊犯人通过“著书”、“发明”、“抢险救灾”弄到重大立功频繁减刑;还有减刑条件设置不统一导致东西南北的犯人减刑机会不均等。
三是罪犯减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首先就没知情权,犯人对自己能不能减刑心里完全没底,要是每个犯人都知道自己能不能减能减多少多好,他们改造是不是更安心?另外还没辩护权,减不减得上,为啥减不上,完全不让你分辩,你只有权保持沉默。最后还没上诉权,不给你减你也没招,不是爱哪告哪告去,而是没地儿告去。
四是对减刑的监督不力。为什么都觉得减刑里猫腻多?为什么以钱买刑的说法经久不绝?这都不是传说,历年我就经手不少于减刑有关的职务犯罪案件,警官有,法官也有,说实话也只是沧海一粟,拿钱办事,老犯减了刑就满足,不仗义的很少,我们遇到的大多数是拿钱不办事的。
总之减刑是很难的,老犯是期待的,改变是以后的,何时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