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2017年9月30日
2017年7月18日
和James Jesus Angleton有关的三部影视剧
James Jesus Angleton
詹姆斯·耶萨斯·安格尔顿,中央情报局官员,曾长期领导美国中央情报局反间谍部门。在中央情报局任职期间,其官方职务为“行动局反间专项副局长”。是耶鲁和哈佛的高才生,1943年03月加入了美国陆军。二战期间,任职于战略情报局伦敦办事处反间谍部门,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双面间谍金·菲尔比。回到华盛顿后成为了中央情报局的创始人之一。1951年初,安格尔顿负责同以色列情治机构摩萨德及辛贝特联络。这段“以色列情谊”对他余下的职业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同时任英国秘密情报局驻华盛顿负责人金·菲尔比关系密切。1951年,菲尔比的同事盖伊·伯吉斯和唐纳德·迈克林叛逃至前苏联。在后来的调查过程中,由于在破解了苏联的通讯密码,菲尔比受到高度怀疑,由此被调离华盛顿返回伦敦。1954年,艾伦·杜勒斯出任中情局局长,提名安格尔顿为反间谍部门负责人。在这个职位上,安格尔顿贡献了他的余生。总体上,安格尔顿在中情局的职责可以分为三部分:境外情治活动、反间谍以及国内情治活动。据说克格勃给他的外号:mother。
特务风云
2006年罗伯特·德尼罗导演的一部电影,马特·达蒙 主演。这个主要演绎了mother的一生,达蒙表现基本合格。
爱德华·威尔森(马特·达蒙Matt Damon 饰)因童年的悲剧在心底根植入荣誉的情愫。1939年,正在耶鲁大学就读的他被秘密社团“骷髅会”看中,将他招募为会员,随即他又加入了二战期间的战略情报局。威尔森成为了情报局的核心成员和创建者。然而,长期的尔虞我诈让他多疑的天性与日俱增,在冷战的进程中,威尔森青年时期的最初理想已经被消磨的面目全非。而职业惯性已经把威尔森推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与妻子玛格丽特(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 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为了国家,威尔森不但牺牲了个人理想,连家庭和亲情也因他的蜕变而陷入绝境......
冷战疑云
2007年TNT的一部迷你剧。里面的mother由迈克尔·基顿主演,个人觉得这个演的最好,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的样子霸气十足。
讲述冷战时期的间谍故事,美国CIA特工和苏联的KGB间谍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冷战开始于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焦点事件是猪湾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91年前苏联的解体。The Company时间跨度40年,场景跨度也很大。从大雨滂沱的柏林街道,到阳光明媚的古巴海滩,从布达佩斯的秘密颠覆活动,到莫斯科与华盛顿的高级别会晤,两个当年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这个大棋盘上步步为营,小心对垒。双方都试图打破平局,占得先机。然而,他们却都不是最后的赢家,相反,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一集是间谍戏,描述的是冷战早期CIA和KGB之间的猫鼠游戏。第二集是动作戏,主要聚焦的是两个大事件: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随后的猪湾事件。第三集是惊险戏,CIA拼命地要找出数十年来一直秘密破坏CIA行动并屡屡得手的KGB关键间谍。
剑桥风云
2003年一部迷你英剧。mother还是美国派到英国学习的小角色,十足的配角,由约翰·莱特演mother,一带而过。
1934年,苏联海外谍报机构在英国剑桥大学秘密招募了三个青年学生,他们的名字是菲尔比,伯格斯和迈克林。当时英伦三岛仍然被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所笼罩,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又在欧洲大陆崛起,斯大林铁腕统治下的苏联被很多西方理想主义的青年视为希望和拯救和平的力量。在英国,剑桥大学成了左派的大本营,他们组成了在世界情报史上大名鼎鼎的剑桥间谍帮(CAMBRIDGE SPY RI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剑桥间谍帮的成员几乎全部被英国政府雇佣,安排在一些关键的部门工作。菲尔比1940年加入了特别行动处(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这个机构的任务是指挥在欧洲大陆的情报工作,第二年转到著名的M16,即英国对外谍报处,1944年成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部的任务就是对苏联的情报工作。在其它成员中,伯格斯加入了英国外交部,在驻美大使馆工作,实际上为英国M15,即反间谍处工作。迈克伦在英国外交部担任美洲处主任。
在二次大战中,这些打入英国政府要害部门的苏联间谍向苏联提供了难以计数的重要情报,包括英国在苏联的情报工作,英美秘密会谈,美英核武器的发展等等。在苏联和德国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中,由于得到了这个间谍帮提供的由英国密码部门破译的德国密码,苏联掌握了德国的军事情报,从而在这次关键的会战中掌握了主动。
大战后期苏联向东欧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这个间谍帮提供的这些地区反法西斯力量的情报和美英对这些地区战后的安排,但这个间谍帮对苏联的贡献实际上超出了提供情报。菲尔比等人利用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向英国--常常包括美国,因为英美分享情报--提供假情报或夸大某些情报的价值,使得决策部门作出错误判断。
1951年,剑桥间谍帮的两个元老人物伯格斯和迈克伦因为身份败露而逃往苏联,他们的叛逃自然使得反间谍机构怀疑和他们关系密切的菲尔比。但菲尔比不但没有一起叛逃,反而镇定自若。对他的怀疑和审查持续了好几年,直到1955年11月7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麦克米兰亲自在英国下院声明:菲尔比是个忠心耿耿的不列颠臣民。从那以后,菲尔比又在英国情报部门为苏联工作了好几年,直到1963年,当英国反谍报机构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时,他才不慌不忙脱身前往苏联,和他的老同志们会合,领取苏联政府的最高奖赏:红旗勋章。布兰特一直与皇室保持密切关系,担任女王私人收藏画作的鉴定员,直至1979年被剥夺爵位,但未受到其他制裁。
詹姆斯·耶萨斯·安格尔顿,中央情报局官员,曾长期领导美国中央情报局反间谍部门。在中央情报局任职期间,其官方职务为“行动局反间专项副局长”。是耶鲁和哈佛的高才生,1943年03月加入了美国陆军。二战期间,任职于战略情报局伦敦办事处反间谍部门,在那里,他结识了著名的双面间谍金·菲尔比。回到华盛顿后成为了中央情报局的创始人之一。1951年初,安格尔顿负责同以色列情治机构摩萨德及辛贝特联络。这段“以色列情谊”对他余下的职业生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同时任英国秘密情报局驻华盛顿负责人金·菲尔比关系密切。1951年,菲尔比的同事盖伊·伯吉斯和唐纳德·迈克林叛逃至前苏联。在后来的调查过程中,由于在破解了苏联的通讯密码,菲尔比受到高度怀疑,由此被调离华盛顿返回伦敦。1954年,艾伦·杜勒斯出任中情局局长,提名安格尔顿为反间谍部门负责人。在这个职位上,安格尔顿贡献了他的余生。总体上,安格尔顿在中情局的职责可以分为三部分:境外情治活动、反间谍以及国内情治活动。据说克格勃给他的外号:mother。
特务风云
2006年罗伯特·德尼罗导演的一部电影,马特·达蒙 主演。这个主要演绎了mother的一生,达蒙表现基本合格。
爱德华·威尔森(马特·达蒙Matt Damon 饰)因童年的悲剧在心底根植入荣誉的情愫。1939年,正在耶鲁大学就读的他被秘密社团“骷髅会”看中,将他招募为会员,随即他又加入了二战期间的战略情报局。威尔森成为了情报局的核心成员和创建者。然而,长期的尔虞我诈让他多疑的天性与日俱增,在冷战的进程中,威尔森青年时期的最初理想已经被消磨的面目全非。而职业惯性已经把威尔森推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他与妻子玛格丽特(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 饰)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两人的婚姻名存实亡。为了国家,威尔森不但牺牲了个人理想,连家庭和亲情也因他的蜕变而陷入绝境......
冷战疑云
2007年TNT的一部迷你剧。里面的mother由迈克尔·基顿主演,个人觉得这个演的最好,一边抽烟一边思考的样子霸气十足。
讲述冷战时期的间谍故事,美国CIA特工和苏联的KGB间谍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冷战开始于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焦点事件是猪湾事件与古巴导弹危机,结束于1991年前苏联的解体。The Company时间跨度40年,场景跨度也很大。从大雨滂沱的柏林街道,到阳光明媚的古巴海滩,从布达佩斯的秘密颠覆活动,到莫斯科与华盛顿的高级别会晤,两个当年的超级大国在全球这个大棋盘上步步为营,小心对垒。双方都试图打破平局,占得先机。然而,他们却都不是最后的赢家,相反,他们彼此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一集是间谍戏,描述的是冷战早期CIA和KGB之间的猫鼠游戏。第二集是动作戏,主要聚焦的是两个大事件: 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和随后的猪湾事件。第三集是惊险戏,CIA拼命地要找出数十年来一直秘密破坏CIA行动并屡屡得手的KGB关键间谍。
剑桥风云
2003年一部迷你英剧。mother还是美国派到英国学习的小角色,十足的配角,由约翰·莱特演mother,一带而过。
1934年,苏联海外谍报机构在英国剑桥大学秘密招募了三个青年学生,他们的名字是菲尔比,伯格斯和迈克林。当时英伦三岛仍然被世界经济危机的阴影所笼罩,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又在欧洲大陆崛起,斯大林铁腕统治下的苏联被很多西方理想主义的青年视为希望和拯救和平的力量。在英国,剑桥大学成了左派的大本营,他们组成了在世界情报史上大名鼎鼎的剑桥间谍帮(CAMBRIDGE SPY RING)。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剑桥间谍帮的成员几乎全部被英国政府雇佣,安排在一些关键的部门工作。菲尔比1940年加入了特别行动处(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这个机构的任务是指挥在欧洲大陆的情报工作,第二年转到著名的M16,即英国对外谍报处,1944年成为一个部门的领导。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部的任务就是对苏联的情报工作。在其它成员中,伯格斯加入了英国外交部,在驻美大使馆工作,实际上为英国M15,即反间谍处工作。迈克伦在英国外交部担任美洲处主任。
在二次大战中,这些打入英国政府要害部门的苏联间谍向苏联提供了难以计数的重要情报,包括英国在苏联的情报工作,英美秘密会谈,美英核武器的发展等等。在苏联和德国进行的库尔斯克会战中,由于得到了这个间谍帮提供的由英国密码部门破译的德国密码,苏联掌握了德国的军事情报,从而在这次关键的会战中掌握了主动。
大战后期苏联向东欧的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这个间谍帮提供的这些地区反法西斯力量的情报和美英对这些地区战后的安排,但这个间谍帮对苏联的贡献实际上超出了提供情报。菲尔比等人利用他们所处的特殊地位向英国--常常包括美国,因为英美分享情报--提供假情报或夸大某些情报的价值,使得决策部门作出错误判断。
1951年,剑桥间谍帮的两个元老人物伯格斯和迈克伦因为身份败露而逃往苏联,他们的叛逃自然使得反间谍机构怀疑和他们关系密切的菲尔比。但菲尔比不但没有一起叛逃,反而镇定自若。对他的怀疑和审查持续了好几年,直到1955年11月7日,当时的英国首相兼外交大臣麦克米兰亲自在英国下院声明:菲尔比是个忠心耿耿的不列颠臣民。从那以后,菲尔比又在英国情报部门为苏联工作了好几年,直到1963年,当英国反谍报机构掌握了确凿的证据时,他才不慌不忙脱身前往苏联,和他的老同志们会合,领取苏联政府的最高奖赏:红旗勋章。布兰特一直与皇室保持密切关系,担任女王私人收藏画作的鉴定员,直至1979年被剥夺爵位,但未受到其他制裁。
2017年5月24日
永远的007
罗杰·摩尔,1927年10月14日出生于伦敦斯托克威尔,英国演员。
罗杰摩尔于二战期间他进入英国军队的情报部门服役,20世纪40年代末才在一些电影里跑龙套,在他做电影临时演员的时候,他收到了皇家戏剧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20世纪60年代主演电视系列剧《圣徒》走红,并在许多热门的电视剧和节目中出现。
1973年他取代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出演了他一部007影片《生死关头》(Live and Let Die),影片在美国之外取得的票房超过了康纳利出演的最后一部《金刚钻》(Diamonds Are Forever),获得广泛认可,此后罗杰又出演了六部007系列影片,直到1985年57岁时才凭借《雷霆杀机》(A View to a Kill)退出了007的舞台。在此期间罗杰还出演了《That Lucky Touch》、《大煞星与亡命客》(Shout at the Devil)、《野鹅敢死队》(The Wild Geese)、《逃往雅典娜》(Escape to Athena)和《北海龙虎榜》(North Sea Hijack)等颇受欢迎的影片。
2017年5月23日,罗杰·摩尔因癌症去世,享年89岁。
2017年5月8日
《盗火线》
全篇转自知乎 @RED韵 的回答。
Prologue
“有人曾经告诉我,‘别和任何人或物形成过于紧密的关系,当感觉到危险已近身边时,务须能在30秒内放下一切径直离开。’” — — 尼尔·麦考利(Neil McCauley)
“热”(Heat)这个词在《盗火线》这部充斥大量行话的影片中,最重要的一次出场,便是劫匪尼尔在与警督文森特·汉纳(Lieutenant Vincent Hanna)面对面坐在咖啡厅时,说出的上面这番话中。“危险已近/转角的热浪”(Heat around the corner)在此处指代警察对罪犯渐趋迫近的追踪,整部影片也正是围绕着这股热浪上演的一出精彩的警匪对决。只不过与同类型的影片大为迥异的是,《盗火线》在保持这条主线精彩的基础上,对两名主要人物的生活以及思想状态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描绘,用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将一幕警匪剧拓展成了对两者异于常人生活理念的思辨,让你我这些生活在常态中的人得以反观并思考自己的生活。
一如影片中那首配乐《神秘人》(Mystery Man)的空灵孤寂,整部影片弥漫着一股忧伤的气氛。隐藏在激烈的警匪对抗下的,是对人生困境的闲聊与自嘲;是难以逃脱的命运逐渐迫近之时,本可选择逃离的人,义无反顾的选择直面死亡;是追逐自我的人,在这过程中失去一切;也是相互欣赏、甚至引为知己的两个人,在残忍地射击后,紧紧握住的那两只手。道德抑或法令,在这个灰色的故事中,早已失去其至高无上的权威,警匪的对决,不仅承载着各自生活的重担,亦展现了在世间规程之外,两个行走在社会边缘的生命之间的对抗。
Cat & Mouse
“我做我最擅长的事,作案。你做你最擅长的事,阻止我这样的人。” — — 尼尔·麦考利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所饰演的尼尔是一名抢劫惯犯,在麦克尼尔岛的(McNeil Island Prison)和福尔松(Folsom Prison)的监狱生活,并没有让他改过自新。带领着一帮亡命兄弟,他抢劫了一辆载有洗黑钱者范·赞特(Van Zant)价值160万美元无记名债券(Bearer Bonds)的运钞车,在抢劫过程中由于新加入成员万格尔(Waingro)的鲁莽,不得不射杀数名警员。分赃之际,愤怒的尼尔本想除掉万格尔,却由于遭遇警察巡逻而被其逃脱,由此埋下了无穷后患。
阿尔·帕西诺(Al Pacino)所饰演的汉纳警督负责接手劫案,在分析了现场状况后,他利用自己在底层民众之间的线人,渐渐摸清了尼尔一伙的底细,甚至在被尼尔反侦查后,在路上截下尼尔,与他共进咖啡。虽然相互欣赏,但这次会面仍旧不欢而散,正如尼尔上面所言,两人都无法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尼尔仍要犯下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劫案,而汉纳则发誓阻止他的罪行。尼尔的银行抢劫计划终于付诸实践,却不料万格尔已将他们的抢劫计划透露给警方,在这场血腥的街头枪战中,警匪双方均伤亡惨重,尼尔则堪堪逃脱。
在经历了妻子的不忠和继女的自杀后,汉纳已心力憔悴,但在得知尼尔为了向万格尔复仇,将自己所在暴露给警方后,仍然赶到酒店,力图将其逮捕归案。本欲与女友远走高飞的尼尔终于实践了自己的信条,在逃亡之路上抛下了女友伊迪(Eady)。在机场,尼尔与汉纳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对决:尼尔不敌,死于汉纳枪下。然而汉纳却握住了尼尔在死前伸出的手,默然无语。
The Criminal
文森特·汉纳:“你从没想过正常的生活?”
尼尔·麦考利:“那是什么见鬼的东西?吃烧烤,还是打棒球?”
作为一名惯犯,尼尔的生活永远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抢劫之前的精心谋划、抢劫中的冷静凶狠、抢劫之后的逃脱分赃,组成了他这份边缘生活的全部。当汉纳问他,是否想过正常的生活时,他反问着说出了上述回答。就像他的同伴迈克尔·查瑞多(Michael Cheritto)在决定是否参与最后一票银行劫案时所说的:“抢劫便是生活的乐趣所在。”(The action is the juice),尼尔的生活意义,便在这些抢劫、复仇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他并非一个嗜杀的人,最开始的运钞车劫案中,若非万格尔鲁莽的行动,他本不愿伤人;在银行劫案中,他也尽力做到了不杀平民,甚至都未曾劫持人质;而对范及万格尔德复仇,也是源于两人先前的设计陷害。至于抢劫,无记名债券来自洗黑钱者范,银行所代表的,是政府,而非平民。以上两点让我们确信,尼尔并非如小丑(Joker)那样反社会反人类的精神罪犯,他的生存逻辑非常清晰:以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谋生,并享受自己的工作。换言之,他不过是一个不甘于所谓“正常”生活,追求刺激的人罢了。这既是构建这个人物的基础价值观,亦是为其弱化、甚至褪下罪犯这个标签的前提。
在将尼尔还原回一个普通人之后,我们便能够看懂他所做的许多事情了。他对兄弟情谊深重:为组织成员克里斯·施基斯(Chris Shiherlis)的家庭问题奔走、在血腥枪战后不放弃重伤的施基斯;对背信弃义者决不留情:在绝佳的逃亡机会与对设计陷害自己的范和泄露劫案情报的万格尔进行复仇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以及对爱情的忠诚:将是否与自己一同逃亡的选择权交给伊迪,并最终在被汉纳发现后,为避免连累伊迪,自行弃车逃亡。摘掉罪犯这一层有色眼镜后,我们看到了一个重情义、爱憎分明、忠于感情的男子汉。这也是为何,在生命的终点,语带自嘲地说出“我绝不会再回那里(监狱)”的尼尔,甚至让汉纳也不禁唏嘘。与尼尔形成鲜明对照的,不仅有汉纳,还有在银行劫案中担任司机一职的唐纳德·布理达(Donald Breeda),这个黑人小伙在出狱后再也无法融入对其百般歧视的“正常”社会,亦无法忍受在现行经济体制下,自己所必须承受的压榨,最终加入尼尔的团伙,并在街头枪战中身亡。也许像尼尔与布理达这样的人所追寻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对刺激的追寻,而是透过自己的行为,对这个充满歧视、压迫的社会进行反抗。
The Cop
“你并没有和我生活在一起,你活在那些死人的遗体中。你筛查地上的碎屑、你检视地形、你寻找行动的痕迹、你猎物的气味、然后将他们抓获。这是你唯一感兴趣的事。剩下的只不过是你经过后留下的烂摊子。” — — 贾斯汀·汉纳(Justine Hanna)
从影片开始缠绵于床榻,到逼近婚姻破碎边缘,再到结尾将割腕的继女送入病房后,相互依靠着坐在沙发上,汉纳夫妇的经历,与尼尔的爱情历程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两人在个人生活上虽然处于截然不同的状态:尼尔在每段感情中均是过客,永远处于随时可以转身离去的状态;汉纳则深陷其中,即使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仍然选择了迈入第三段关系,但在这方面的不如意,均源自一个相同的理由:感情于他们的生活而言,永远排在工作,或者说那些能够让他们找到自我的生活之下。在否定“正常”生活发生于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同时,尼尔也就否定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与婚姻对自己而言的价值,他不会为了伊迪而抛却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会劝说伊迪追随自己,沿着自己的生命之路前进,而这已是他对自己信条的最大妥协。
汉纳同样如此,他将工作上所经历的一切(如万格尔对年轻妓女的残杀)埋在心底,一方面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受这些非人记忆的困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此以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嗅觉与紧绷的神经。他的意识永远处于警醒的边缘,根本无法享受所谓“正常”的家庭生活。唯一与尼尔相异的,是在经历了太多次失败后的他,放弃了让感情亦或家庭适应自己生活的念头,而是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命运,选择了独自离去。在这一层意义上,汉纳是尼尔的未来、而尼尔,则是汉纳的过去。在贾斯汀对汉纳说出上面那段话之后,汉纳唯一的回复唯有这一句:“你说的没错。我和我所追的人并没两样。”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扮演的劳伦·古斯塔夫森(Lauren Gustafson)戏份不多,作为汉纳的继女,她一方面承受着忙于工作的汉纳的忽视,一方面也无法得到贾斯汀的重视。她的自杀,既可以看作汉纳放弃家庭生活的后果,也同样指向了意欲与汉纳共同度过“正常”生活的贾斯汀,对亲生女儿的一再漠视。造成这场悲剧的,并不仅仅是被生活逼到边缘的汉纳,还有代表着本就冷漠的社会的贾斯汀,也许正是对理想中“正常”生活理念的追求,让我们忘记了去关心、珍视身边真实存在的亲人。那么,这样的完美生活理念,究竟价值何在?在对“正常”生活的质问中,我们得见的,是尼尔那虽如亡命鸳鸯一样,却勇敢炽烈的感情;是面对警方威逼利诱,仍奋不顾身,打暗号将施基斯放走的女友沙琳(Chris Shiherlis)。这些法外之徒的感情,反倒远比那些身处正常生活中的平常人,更加真诚,也更加值得尊重。
对警方探案手段的描绘同样展示了这份工作的双面性,在对线人的逼迫、沙琳出轨对象的审讯、以沙琳设下陷阱诱捕施基斯的过程中、甚至以万格尔的性命设下陷阱诱捕尼尔的过程中,汉纳及其属下使用了大量诸如威逼利诱、伪造证据、有罪推定等绝非可取的手段。在与罪犯的较量中,警方也在一步步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而于大街上与匪徒进行大规模枪战的警方,又是否在意过可能造成的平民伤亡呢?这份对警方的描绘,是隐藏在这部警匪片故事下,一条未予言明的线索。另一条线索,则是对警匪之外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们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范这样心狠手辣的投机者及其党羽、也看到了布理达工作的餐厅那猥琐、欺凌弱者的领班、还看到了贾斯汀、沙琳出轨对象的平庸、险恶。通过不断弱化汉纳所率领的洛杉矶警方(L.A.P.D: 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在道德层面的先发优势、明确“正常”生活中的市民那一张张令人作呕的嘴脸,这一份警匪的对决也渐渐由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抗,失却了其正当性,演变成了尼尔与汉纳两人生命意志的较量,两人的斗争至死方休,但他们却毫无疑问,赢得了彼此的尊敬与理解。
理解、万岁。
The Unspeakable
“我的生活就像一个重灾区。我有个继女,她情况糟透了,因为她真正的父亲是个大混蛋。我还有个妻子,我们在婚姻的下坡路上形同陌路 — —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婚姻了 — — 因为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街上来追你们这些人。这就是我的生活。” — — 文森特·汉纳
汉纳坐在尼尔的对面,坦然说出了上面这段话。一个警督坐在自己一直追查的劫犯对面,谈论自己的困窘的家事,仔细想想,还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场面。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两人接下来的对话:汉纳说:“你知道,我常常重复着做同一个梦。我坐在一张巨大的餐桌前,我调查过的全部凶案的受害人,都坐在餐桌旁,这些肿胀的尸体用他们的黑眼珠望着我,不发一言。”尼尔则说:“我做过一个梦,梦里我溺水了。我必须把自己弄醒,重新开始呼吸,不然就会在梦里死掉。”虽然这两人的对决,一如影片中那由于警方不慎发出声音而宣告终止的劫案一样,源于前芝加哥警官查克·亚当森(Chuck Adamson)的真实经历,但这两段关于梦境的对白,则是这部警匪片中,极为别致的特色。
两人的梦境都忠实地反应了他们的精神状态:汉纳的生活一如贾斯汀先前的描绘,是建立在对受害者惨状的深刻记忆中的;而尼尔的生活,则是一场又一场透支生命的逃亡。两者的精神状态,很难以肢体或者表情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或描绘,唯一足以传递这种感受的,便只有这看似晦涩、充满隐喻的对白。为使这种对白不显得过于突兀,影片自始至终都大量采用了行话、黑话来构建对白,以让观者习惯这种间接表述的形式。在汉纳、尼尔两位主要人物大量精妙的比喻之外,克里斯、查瑞多、贾斯汀也大量运用了这种隐喻的形式进行对话。帕西诺那爆发力十足的演技加上令人一下令人吃不透的对白,将这个人物看似处于理性边缘,却又极为清醒的充满矛盾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恰到好处,而尼尔那无比平静的表面下,燃烧着的那股不灭激情,又透过这耐人咀嚼的对白得以展露出来。看似不可言说的情感,就以这种方式传递给了观者,而发出这些如诗语言的,却并非任何一个过着“正常”生活的剧中人物,而是来自这些行走于规则之外的独行者们。这些遭唾弃与背叛的边缘人群对生活的理解,反倒远远深于生活在平安幻梦中的你我,也许唯有站在生死之隔,人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吧。
在找寻“活着”感觉的过程中,汉纳与尼尔走出了他们自己虽然痛苦、却别无选择的路,唯愿你我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不止“活着”、亦能“生活”下去。
[t]Msusic[/t]
Prologue
“有人曾经告诉我,‘别和任何人或物形成过于紧密的关系,当感觉到危险已近身边时,务须能在30秒内放下一切径直离开。’” — — 尼尔·麦考利(Neil McCauley)
“热”(Heat)这个词在《盗火线》这部充斥大量行话的影片中,最重要的一次出场,便是劫匪尼尔在与警督文森特·汉纳(Lieutenant Vincent Hanna)面对面坐在咖啡厅时,说出的上面这番话中。“危险已近/转角的热浪”(Heat around the corner)在此处指代警察对罪犯渐趋迫近的追踪,整部影片也正是围绕着这股热浪上演的一出精彩的警匪对决。只不过与同类型的影片大为迥异的是,《盗火线》在保持这条主线精彩的基础上,对两名主要人物的生活以及思想状态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描绘,用接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内,将一幕警匪剧拓展成了对两者异于常人生活理念的思辨,让你我这些生活在常态中的人得以反观并思考自己的生活。
一如影片中那首配乐《神秘人》(Mystery Man)的空灵孤寂,整部影片弥漫着一股忧伤的气氛。隐藏在激烈的警匪对抗下的,是对人生困境的闲聊与自嘲;是难以逃脱的命运逐渐迫近之时,本可选择逃离的人,义无反顾的选择直面死亡;是追逐自我的人,在这过程中失去一切;也是相互欣赏、甚至引为知己的两个人,在残忍地射击后,紧紧握住的那两只手。道德抑或法令,在这个灰色的故事中,早已失去其至高无上的权威,警匪的对决,不仅承载着各自生活的重担,亦展现了在世间规程之外,两个行走在社会边缘的生命之间的对抗。
Cat & Mouse
“我做我最擅长的事,作案。你做你最擅长的事,阻止我这样的人。” — — 尼尔·麦考利
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所饰演的尼尔是一名抢劫惯犯,在麦克尼尔岛的(McNeil Island Prison)和福尔松(Folsom Prison)的监狱生活,并没有让他改过自新。带领着一帮亡命兄弟,他抢劫了一辆载有洗黑钱者范·赞特(Van Zant)价值160万美元无记名债券(Bearer Bonds)的运钞车,在抢劫过程中由于新加入成员万格尔(Waingro)的鲁莽,不得不射杀数名警员。分赃之际,愤怒的尼尔本想除掉万格尔,却由于遭遇警察巡逻而被其逃脱,由此埋下了无穷后患。
阿尔·帕西诺(Al Pacino)所饰演的汉纳警督负责接手劫案,在分析了现场状况后,他利用自己在底层民众之间的线人,渐渐摸清了尼尔一伙的底细,甚至在被尼尔反侦查后,在路上截下尼尔,与他共进咖啡。虽然相互欣赏,但这次会面仍旧不欢而散,正如尼尔上面所言,两人都无法放弃自己的生活习惯,尼尔仍要犯下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劫案,而汉纳则发誓阻止他的罪行。尼尔的银行抢劫计划终于付诸实践,却不料万格尔已将他们的抢劫计划透露给警方,在这场血腥的街头枪战中,警匪双方均伤亡惨重,尼尔则堪堪逃脱。
在经历了妻子的不忠和继女的自杀后,汉纳已心力憔悴,但在得知尼尔为了向万格尔复仇,将自己所在暴露给警方后,仍然赶到酒店,力图将其逮捕归案。本欲与女友远走高飞的尼尔终于实践了自己的信条,在逃亡之路上抛下了女友伊迪(Eady)。在机场,尼尔与汉纳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对决:尼尔不敌,死于汉纳枪下。然而汉纳却握住了尼尔在死前伸出的手,默然无语。
The Criminal
文森特·汉纳:“你从没想过正常的生活?”
尼尔·麦考利:“那是什么见鬼的东西?吃烧烤,还是打棒球?”
作为一名惯犯,尼尔的生活永远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抢劫之前的精心谋划、抢劫中的冷静凶狠、抢劫之后的逃脱分赃,组成了他这份边缘生活的全部。当汉纳问他,是否想过正常的生活时,他反问着说出了上述回答。就像他的同伴迈克尔·查瑞多(Michael Cheritto)在决定是否参与最后一票银行劫案时所说的:“抢劫便是生活的乐趣所在。”(The action is the juice),尼尔的生活意义,便在这些抢劫、复仇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他并非一个嗜杀的人,最开始的运钞车劫案中,若非万格尔鲁莽的行动,他本不愿伤人;在银行劫案中,他也尽力做到了不杀平民,甚至都未曾劫持人质;而对范及万格尔德复仇,也是源于两人先前的设计陷害。至于抢劫,无记名债券来自洗黑钱者范,银行所代表的,是政府,而非平民。以上两点让我们确信,尼尔并非如小丑(Joker)那样反社会反人类的精神罪犯,他的生存逻辑非常清晰:以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谋生,并享受自己的工作。换言之,他不过是一个不甘于所谓“正常”生活,追求刺激的人罢了。这既是构建这个人物的基础价值观,亦是为其弱化、甚至褪下罪犯这个标签的前提。
在将尼尔还原回一个普通人之后,我们便能够看懂他所做的许多事情了。他对兄弟情谊深重:为组织成员克里斯·施基斯(Chris Shiherlis)的家庭问题奔走、在血腥枪战后不放弃重伤的施基斯;对背信弃义者决不留情:在绝佳的逃亡机会与对设计陷害自己的范和泄露劫案情报的万格尔进行复仇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以及对爱情的忠诚:将是否与自己一同逃亡的选择权交给伊迪,并最终在被汉纳发现后,为避免连累伊迪,自行弃车逃亡。摘掉罪犯这一层有色眼镜后,我们看到了一个重情义、爱憎分明、忠于感情的男子汉。这也是为何,在生命的终点,语带自嘲地说出“我绝不会再回那里(监狱)”的尼尔,甚至让汉纳也不禁唏嘘。与尼尔形成鲜明对照的,不仅有汉纳,还有在银行劫案中担任司机一职的唐纳德·布理达(Donald Breeda),这个黑人小伙在出狱后再也无法融入对其百般歧视的“正常”社会,亦无法忍受在现行经济体制下,自己所必须承受的压榨,最终加入尼尔的团伙,并在街头枪战中身亡。也许像尼尔与布理达这样的人所追寻的,并不仅仅是一种对刺激的追寻,而是透过自己的行为,对这个充满歧视、压迫的社会进行反抗。
The Cop
“你并没有和我生活在一起,你活在那些死人的遗体中。你筛查地上的碎屑、你检视地形、你寻找行动的痕迹、你猎物的气味、然后将他们抓获。这是你唯一感兴趣的事。剩下的只不过是你经过后留下的烂摊子。” — — 贾斯汀·汉纳(Justine Hanna)
从影片开始缠绵于床榻,到逼近婚姻破碎边缘,再到结尾将割腕的继女送入病房后,相互依靠着坐在沙发上,汉纳夫妇的经历,与尼尔的爱情历程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两人在个人生活上虽然处于截然不同的状态:尼尔在每段感情中均是过客,永远处于随时可以转身离去的状态;汉纳则深陷其中,即使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仍然选择了迈入第三段关系,但在这方面的不如意,均源自一个相同的理由:感情于他们的生活而言,永远排在工作,或者说那些能够让他们找到自我的生活之下。在否定“正常”生活发生于自己身上的可能性同时,尼尔也就否定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与婚姻对自己而言的价值,他不会为了伊迪而抛却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会劝说伊迪追随自己,沿着自己的生命之路前进,而这已是他对自己信条的最大妥协。
汉纳同样如此,他将工作上所经历的一切(如万格尔对年轻妓女的残杀)埋在心底,一方面保护自己的家人不受这些非人记忆的困扰,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此以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嗅觉与紧绷的神经。他的意识永远处于警醒的边缘,根本无法享受所谓“正常”的家庭生活。唯一与尼尔相异的,是在经历了太多次失败后的他,放弃了让感情亦或家庭适应自己生活的念头,而是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命运,选择了独自离去。在这一层意义上,汉纳是尼尔的未来、而尼尔,则是汉纳的过去。在贾斯汀对汉纳说出上面那段话之后,汉纳唯一的回复唯有这一句:“你说的没错。我和我所追的人并没两样。”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扮演的劳伦·古斯塔夫森(Lauren Gustafson)戏份不多,作为汉纳的继女,她一方面承受着忙于工作的汉纳的忽视,一方面也无法得到贾斯汀的重视。她的自杀,既可以看作汉纳放弃家庭生活的后果,也同样指向了意欲与汉纳共同度过“正常”生活的贾斯汀,对亲生女儿的一再漠视。造成这场悲剧的,并不仅仅是被生活逼到边缘的汉纳,还有代表着本就冷漠的社会的贾斯汀,也许正是对理想中“正常”生活理念的追求,让我们忘记了去关心、珍视身边真实存在的亲人。那么,这样的完美生活理念,究竟价值何在?在对“正常”生活的质问中,我们得见的,是尼尔那虽如亡命鸳鸯一样,却勇敢炽烈的感情;是面对警方威逼利诱,仍奋不顾身,打暗号将施基斯放走的女友沙琳(Chris Shiherlis)。这些法外之徒的感情,反倒远比那些身处正常生活中的平常人,更加真诚,也更加值得尊重。
对警方探案手段的描绘同样展示了这份工作的双面性,在对线人的逼迫、沙琳出轨对象的审讯、以沙琳设下陷阱诱捕施基斯的过程中、甚至以万格尔的性命设下陷阱诱捕尼尔的过程中,汉纳及其属下使用了大量诸如威逼利诱、伪造证据、有罪推定等绝非可取的手段。在与罪犯的较量中,警方也在一步步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而于大街上与匪徒进行大规模枪战的警方,又是否在意过可能造成的平民伤亡呢?这份对警方的描绘,是隐藏在这部警匪片故事下,一条未予言明的线索。另一条线索,则是对警匪之外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们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范这样心狠手辣的投机者及其党羽、也看到了布理达工作的餐厅那猥琐、欺凌弱者的领班、还看到了贾斯汀、沙琳出轨对象的平庸、险恶。通过不断弱化汉纳所率领的洛杉矶警方(L.A.P.D: Los Angeles Police Department)在道德层面的先发优势、明确“正常”生活中的市民那一张张令人作呕的嘴脸,这一份警匪的对决也渐渐由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抗,失却了其正当性,演变成了尼尔与汉纳两人生命意志的较量,两人的斗争至死方休,但他们却毫无疑问,赢得了彼此的尊敬与理解。
理解、万岁。
The Unspeakable
“我的生活就像一个重灾区。我有个继女,她情况糟透了,因为她真正的父亲是个大混蛋。我还有个妻子,我们在婚姻的下坡路上形同陌路 — —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婚姻了 — — 因为我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街上来追你们这些人。这就是我的生活。” — — 文森特·汉纳
汉纳坐在尼尔的对面,坦然说出了上面这段话。一个警督坐在自己一直追查的劫犯对面,谈论自己的困窘的家事,仔细想想,还真是个不可思议的场面。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两人接下来的对话:汉纳说:“你知道,我常常重复着做同一个梦。我坐在一张巨大的餐桌前,我调查过的全部凶案的受害人,都坐在餐桌旁,这些肿胀的尸体用他们的黑眼珠望着我,不发一言。”尼尔则说:“我做过一个梦,梦里我溺水了。我必须把自己弄醒,重新开始呼吸,不然就会在梦里死掉。”虽然这两人的对决,一如影片中那由于警方不慎发出声音而宣告终止的劫案一样,源于前芝加哥警官查克·亚当森(Chuck Adamson)的真实经历,但这两段关于梦境的对白,则是这部警匪片中,极为别致的特色。
两人的梦境都忠实地反应了他们的精神状态:汉纳的生活一如贾斯汀先前的描绘,是建立在对受害者惨状的深刻记忆中的;而尼尔的生活,则是一场又一场透支生命的逃亡。两者的精神状态,很难以肢体或者表情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或描绘,唯一足以传递这种感受的,便只有这看似晦涩、充满隐喻的对白。为使这种对白不显得过于突兀,影片自始至终都大量采用了行话、黑话来构建对白,以让观者习惯这种间接表述的形式。在汉纳、尼尔两位主要人物大量精妙的比喻之外,克里斯、查瑞多、贾斯汀也大量运用了这种隐喻的形式进行对话。帕西诺那爆发力十足的演技加上令人一下令人吃不透的对白,将这个人物看似处于理性边缘,却又极为清醒的充满矛盾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恰到好处,而尼尔那无比平静的表面下,燃烧着的那股不灭激情,又透过这耐人咀嚼的对白得以展露出来。看似不可言说的情感,就以这种方式传递给了观者,而发出这些如诗语言的,却并非任何一个过着“正常”生活的剧中人物,而是来自这些行走于规则之外的独行者们。这些遭唾弃与背叛的边缘人群对生活的理解,反倒远远深于生活在平安幻梦中的你我,也许唯有站在生死之隔,人才能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吧。
[t]Epilogue[/t]
影片自始至终弥漫着的那股忧郁(Melancholy)的氛围,藉由音乐家艾略特·戈登塞尔(Elliot Goldenthal)等人创作的乐曲,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也是他个人第一次尝试让六至八把吉他同时弹奏不同的片段,并将之整合为一种“吉他管弦乐”,集中体现在“Deaf Elk”和U2乐队参与演出的“Always Forever Now”两首配乐中,非常值得一听。
如前所述,本片的剧本大量取材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汉纳与尼尔的对峙也曾真实发生过,非常好的诠释了何谓艺术源自生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影片虽然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也由于其对劫案手法、枪战过程极尽细致的描绘,为诸多现实中的犯罪者所效仿,在上映后引起了大量效仿。南非、哥伦比亚、丹麦、挪威都出现了类似影片开头描绘的武装车辆抢劫。而影片末段的街头枪战,则几乎在1997年的北好莱坞枪战中遭到了再现。两名劫匪洗劫了美国银行北好莱坞支行,在撤离银行之际遭到洛杉矶警方阻截,双方展开了美国警察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次枪战。最终两名劫匪爽爽毙命,十一名警官与七名市民在枪战中受伤。或许这部影片也是原本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本身的最佳代表。
虽然影片对劫犯的人格持相对积极的态度,但其立意更多在于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灰色边缘地带,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经历,引起你我对于生活的思考。这个任务,可谓完成的相当出色。也许所谓的“正常”生活并不存在,或许这生活不过是我们这些生活在他人保护下的普通人所能够享受到的安稳,但这并不是我们陷入麻木与冷漠的理由。也许你我并不会做如汉纳或尼尔那样让人透不过气的噩梦,但在生活的背面,你我又是否拥有他们那样热烈的情感与对生命原则的坚守呢?“正常”生活的构建基础永远是健康并充满感情的个体,而后两者却并不是外部社会所能够给予你我的。
如前所述,本片的剧本大量取材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汉纳与尼尔的对峙也曾真实发生过,非常好的诠释了何谓艺术源自生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影片虽然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也由于其对劫案手法、枪战过程极尽细致的描绘,为诸多现实中的犯罪者所效仿,在上映后引起了大量效仿。南非、哥伦比亚、丹麦、挪威都出现了类似影片开头描绘的武装车辆抢劫。而影片末段的街头枪战,则几乎在1997年的北好莱坞枪战中遭到了再现。两名劫匪洗劫了美国银行北好莱坞支行,在撤离银行之际遭到洛杉矶警方阻截,双方展开了美国警察历史上最为血腥的一次枪战。最终两名劫匪爽爽毙命,十一名警官与七名市民在枪战中受伤。或许这部影片也是原本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反过来影响现实生活本身的最佳代表。
虽然影片对劫犯的人格持相对积极的态度,但其立意更多在于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的灰色边缘地带,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的经历,引起你我对于生活的思考。这个任务,可谓完成的相当出色。也许所谓的“正常”生活并不存在,或许这生活不过是我们这些生活在他人保护下的普通人所能够享受到的安稳,但这并不是我们陷入麻木与冷漠的理由。也许你我并不会做如汉纳或尼尔那样让人透不过气的噩梦,但在生活的背面,你我又是否拥有他们那样热烈的情感与对生命原则的坚守呢?“正常”生活的构建基础永远是健康并充满感情的个体,而后两者却并不是外部社会所能够给予你我的。
在找寻“活着”感觉的过程中,汉纳与尼尔走出了他们自己虽然痛苦、却别无选择的路,唯愿你我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不止“活着”、亦能“生活”下去。
[t]Msusic[/t]
2016年1月27日
《卡萨布兰卡》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3"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卡萨布兰卡是二战初期从德占欧洲逃往自由美国的中转站。[/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里克·布莱恩是一个美国人,他在卡萨布兰卡开了一家“里克美式咖啡吧”。里克·布莱恩是个玩世不恭、率性而为的酒吧老板。[/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酒吧老客人尤迪克干了件大事,干死了两个德国人搞到了珍贵的出境文件,交易前他交给了里克保管。[/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警长和里克平时是对儿互相利用的好基友。[/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尤迪克不幸在酒吧被抓而且一命呜呼,珍贵的出境文件落在里克手里。[/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女神伊尔莎和革命家丈夫维克特出场。[/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女神说山姆大叔再弹个时光如水岁月如梭。[/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里克说你活腻歪了啊老大说啥你忘记了!?[/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不出所料里克和女神原来有一腿。[/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那是在浪漫之都巴黎,那时候德国人马上就要入城了,之前二人勾搭了一段。[/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好景不长,德国人来了,另外倒霉的是女神的革命家丈夫也从集中营活者出来了。[/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女神没和里克说丈夫的事,留下了封诀别的信回到革命者身边。[/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革命者被德国人联合警长不许出境。[/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里克因为一个爱情故事故意放水让这对男女赢了笔钱去警长那买通行证。当然阻碍了警长拥得美人的计划。[/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革命家意识到什么。[/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他意识到头上有点绿。[/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女神求里克给她文件放二人出境。[/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3"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里克找到警长密谋。[/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里克卖掉了酒吧似乎想跑路。[/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关键时刻里克绑架了警长。[/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在机场用文件送走了女神和她的革命家丈夫。[/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里克和警长继续狼狈为奸,原来一切都是因为伟大的基情。[/caption]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3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8"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49"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0"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1"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2"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3"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4"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5"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6"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caption id="attachment_1157" align="aligncenter" width="600"]
2016年1月22日
《高楼轶事》
[t]简介[/t]
这是一部70楼后都能记得的电视剧吧?前东德拍的,在那前后脚还播放过《武则天》和《罗宾汉》什么的。
在中世纪,某乡村有一对夫妇开了一个黑旅店,专门谋财害命。有一天,一个贵族骑着一匹马来投宿。店主夫妇看他随身带有大量的金银宝贝遂起了贪念,到了晚上把他们的客人害死了。就在他们欣喜若狂的清点他们的珠宝的时候,一盏烛台被无意间碰倒,引燃了房间,这对坏夫妻还没来的及享受他们的钱财就连同他们的黑店一起被熊熊的大火吞没了…… 他们的灵魂被害的警长的诅咒:他们死后将变成孤魂野鬼永远飘荡在这个世界,天堂和地狱都不会收留他们,除非他们做成了七件好事,他们的灵魂才能安息。他们为了赎罪来到现代,游荡在一座高楼公寓里,拥有敲三下墙壁就可以穿墙而过的特异功能,希望通过做好事上天堂,而那位警长的曾孙的曾孙的曾孙也生活在这座高楼公寓里,作他们的监督者……
他们在高楼里做了六件好事之后不舍得离开这里,想设计把那个“曾孙的曾孙的曾孙先生”除掉,便在楼下大堂的地上划了个十字,把上面吊灯拧松了,让他经过时会被砸死。不料阴错阳差,当灯落下来时刚好一个小男孩在那个标记上,男鬼用力扯住灯链,女的来帮忙,孩子得救了,他们也做完了最后一件好事,俩人慢慢地升高,曾孙的曾孙的曾孙先生向他们挥手告别。他们面如死灰般对楼里的住户们一一说着:再见了……再见了……
[t]网友回忆[/t]
《高楼轶事》的主题曲用的是格里格的《在魔王的宫殿中》(我当时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是印象很深,《神探加杰特》好像也是用的这段旋律)以致于我不论在哪听见这段旋律就想起了这部片子里回穿墙术的两个外国鬼……最后两个鬼和楼里的居民有了感情,不想去天堂了,他们试图作坏事以长留人间,但阴错阳差还是离开了,他们和楼里的人一一告别,挺伤感的;好像是被他们杀死的贵族做了牧师,在人间监督他们作好事;看这片子时只有7,8岁吧,记不很清了,那时大人小孩都喜欢看,很快乐的时光,很想重温一下!
今天和儿子坐电梯,儿子问我坐两部中的哪部电梯,我说坐中间的,儿子说中间哪里有电梯,这个情景让我突然想起这部片子中的两个鬼,用手指敲三下墙就可以穿墙而过的情节。来网上一搜,还真有人说起这个,电视剧情节记不清了,只记得是挺有意思的一部电视剧
印像特深,不过好像只在中中央台演过一次.只不过遗憾的是,我每一秒都没错过.只不过,最后一段,就是他们两的期限马上就到了,而他们还差一件好事没有做的时候,突然插播午夜新闻,而我当时实在困的没法坚持,所以我并没有看到结局,如今已经20多年了,我依然耿耿于怀.
好有趣的片子,我记得两个主角用拳头敲墙壁,第一下伸出大拇指,第二下伸出食指,第三下伸出中指,然后他们就可以穿墙而过了,你有时会看到两个脑袋挂在墙壁上互相说笑
对于咱们七十年代的人来说,部片子真是让人回味无限,当时我八岁,看完总在教室和同学一起敲三下然后看能不能穿过去,头总是碰的痛痛的。时间真快,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贴子里还有这么多人记着这个片子。。。。。。
爸妈吵架的时候 我正看这部 也是发誓要重新完整看一次的片子。如今 他们都老了。
2015年12月21日
文革前的一些喜剧影片
小时候就爱看喜剧片,可那时候喜剧片子不多,国产的更少。虽说不多,但绝不是没有,而且文革前的一批喜剧片还是别有风采的。
[t]没有完成的喜剧[/t]
闻名全中的喜剧演员韩兰根和殷秀岑,一个病子、一个胖子从上海来到北方某制片厂参观学习,传经送宝,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李导演请他们参加三个讽刺喜剧的排演。彩排那天,许多人前来观看,大家兴奋地交谈着,惟有批评家“一棒子”紧闭着双眼,专心地待候节目的开始。节目开始后,三个节目都被“一棒子”批评庸俗、浅薄、格调低。终于,记者忍不住站起来说:“先不要一棒子全给打死,还是演出后听听群众意见吧。”批评家哼哼地走了,不小心碰到后台上的布景,木支架掉下来把批评家砸晕。。。
http://www.1905.com/vod/play/561990.shtml?fr=wwwmdb_data_playbutton_2_20140918
[t]游园惊梦[/t]
影片开始,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郭启儒上台鞠躬,要给大家说一段电影相声。最开始侯宝林先展示了一段电影魔术,把搭档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闹出不少的笑话。接着他们进入了本片的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北京动物园门口人头攒动。有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侯宝林 饰)嫌队伍太长,想方设法插队或者混进动物园。进园后,他的各种不文明现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时而乱丢果皮纸屑,时而违反规定随便逗弄动物。后来他躺在长椅上睡觉,偏偏旁边训练大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由此闹出了更多的笑话……
http://www.1905.com/vod/play/583152.shtml?fr=wwwmdb_data_playbutton_2_20140918
[t]不拘小节的人[/t]
讽刺文学作家李少白擅长在作品中讽 刺挖苦别人,而自己却是个不讲公共 道德的“不拘小节”的人。一次,他 应邀去某市作报告,虽以 文人雅士 自居,却做了一系列不文明的事:坐 火车占两个人的位置,吃水果乱扔果 皮,游湖逛公园、参观图书馆、看戏 时又惹了许多麻烦,受到人们的指责 。陪伴他的某市文联赵主任,是个忠 厚长者,老是替他向别人赔礼道歉、 垫付罚款。李少白未见过面的女朋友 敏英恰巧亲眼目睹了他的所作所为, 当李少白作完报告到敏英家拜访时, 敏英当面严词指责他不讲公共道德的 恶劣行为,使他面红耳赤、十分狼狈 。两人的恋爱关系也因此而彻底告吹 。
http://www.1905.com/vod/play/527763.shtml
[t]女理发师[/t]
因为丈夫贾主任(韩非)反对,一心想做理发师的华家芳(王丹凤)只能在家拿着鸡毛掸子练习理发技术,贾主任因工作要出差,华家芳抓住机会来到三八理发室成了3号理发师。不久,华家芳收到丈夫要回家的信,心猿意马理乱了某位顾客的头发,遭到抱怨。贾主任下火车与多年不见的朋友老赵(顾也鲁)叙旧,得知对方嫌弃其妻是餐馆服务员后,口不对心对他进行了一番狠狠的教育。
贾主任慕名来到三八理发室,指定要有“三八红旗手”称号的3号理发师为他理发,华家芳伪装一番后无奈上阵。正在贾主任对华家芳的技术大加赞赏时,前来采访3号理发师的记者破门而入。
http://www.letv.com/ptv/vplay/23079401.html
[t]大李小李和老李[/t]
上海某肉联加工厂工会主席大李(刘侠声)是个热心人,却有个不雅的“气象台”绰号:他工作虽积极,身体却由于不运动十分糟糕,一到阴雨天就会腰酸腿疼,邻居只要见他手拿雨伞出门,效仿着准没错。车间主任老李(范哈哈)认为工作远比体育重要百倍,很是不满成日嚷嚷要在厂里搞种种体育活动的儿子小李(姚德冰)。厂里职工大力士(关宏达)自认力气大过天,对体育活动也是一脸不屑。小李和其他热爱体育的同事商量,决定选出一个体协主席带领大伙展开锻炼。老李听闻,和大力士一合计,有心推选大李做主席,一来不得罪儿子,二来体育活动很快就会有始无终。哪想大李竟然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老李很是尴尬。可是老李认死了体育无用,哪怕大李老婆、五个孩子的妈妈秀梅(昔日与他站在一条战线)积极投身锻炼,他也不为所动。
http://www.letv.com/ptv/vplay/23051499.html
[t]魔术师的奇遇[/t]
魔术大师陆幻奇(陈强 饰)在阔别祖国二十五年后,于1962年返回上海。1937年,在闵行戏院表演魔术的陆幻奇突遭横祸,伪警长(李天济 饰)觊觎陆妻美色,诬陷陆用的道具手枪是“私藏军火”。陆妻被逼自杀后,陆把小儿阿毛托咐给好友王小六子(程之 饰),只身逃亡海外,一晃二十五年过去了。当年的阿毛如今叫张志诚(韩非 饰),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而回到上海陆幻奇乘座的第一辆交通工具就是儿子的共交车,无奈父子相逢不相识。而陆在车上遗失的行包被志诚打开,发现了当年的魔术用道具手枪,他下班后即送往杂技团寻找失主。陆见物思人,不忍回想悲惨往事,他把魔术枪送给了志诚。王小六子后来见到这把手枪,顿然大悟......
http://www.1905.com/vod/play/775380.shtml
[t]满意不满意[/t]
1960年代初,国内各行各业纷纷向雷锋看齐,苏州一家名叫“得月楼”的餐馆亦不例外,服务员沈师傅(方笑笑)、小顾(顾月娥)等对顾客热情有礼、有求必应。但沈师傅的徒弟杨友生(小杨天笑),却认为“伺候人”很丢脸,经常会不耐烦地冲顾客发脾气,他一心想当“比服务员神气许多的工人”。沈师傅等人将他批评,他答应今后工作时会压一压火气。——餐馆另一位服务员老张(张幻尔)的工作态度,不好不坏介于中间。
县商业局王科长(黄影)隐瞒身份来到“得月楼”体验生活,被分到杨友生一组,对于这位新来的同事老王,杨友生颇老道地传授经验:顾客都是臭脾气,若他们发火,万千要往下压。——王科长呵呵一笑,却是处处向沈师傅学习;杨友生火气压来压去,却是冲顾客火冒三丈。同事们劝他要微笑服务,他的近乎定格的夸张笑脸却接二连三吓跑顾客。杨母(丁凤英)认为儿子有了对象便会改掉臭脾气,托邻居悄悄给他介绍了个女孩,哪想女孩曾在“得月楼”吃饭时被他骂过。
左不是右也不是令杨友生相当尴尬,他更想成为一名工人,尽管商业局还没批准他调换工作岗位,他已急不可耐地跑去找采茶厂的厂长表决心,没料厂长说起未来他可能的工作,竟不是采茶工人而是餐厅服务员。骑着单车回家的路上,杨友生越想越气,路遇的一大群鹅甚至也成了眼中钉,结果一不小心摔下单车,骨折。之后的看病经历、沈师傅所讲的新旧社会饭馆服务员地位的对比,令杨友生慢慢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得知老王原是王科长、小顾原来有个“高官爸爸”时,他更加羞愧。
http://www.1905.com/vod/play/773204.shtml
[t]乔老爷上轿[/t]
古时候,书生乔溪(韩非 饰)赴京赶考,巧遇官府小姐蓝秀英(孙景璐 饰),俩人一见钟情。秀英之兄蓝木斯(阳华 饰)乃一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欺男霸女。他见黄家女儿丽娟(凤凰 饰)生的貌美,伺机抢亲。黄母(黄耐霜 饰)无奈携女出逃至某客栈,蓝随后带家丁追到客栈,迷路的乔溪则路遇抢亲花轿钻进去,被误为黄女抬入蓝府。一觉醒来的乔溪闻听事由经过,在轿内男扮女装,要戏弄一下飞扬跋扈的蓝公子。秀英非常不满哥哥的抢亲行为,协助乔溪假戏真做。蓝母(高依云 饰)护犊心切,不听女儿劝阻,反要女儿劝“新娘”就范。当她掀起盖头,发现“新娘”竟是那日路遇的书生乔公子.....
http://www.1905.com/vod/play/875459.shtml
[t]锦上添花[/t]
1950年代,国内某个偏远小火车站上有这样一群人:绰号“老解决”(赵子岳)的老站长,工作、生活经验丰富,车站与附近公社的大小事务,基本没有能难倒他的;外号“老怀表”(田烈)的老站务员,即将退休却不舍得退休,对于要来接替他工作的年轻同事,他是一百个不放心;兼管职工福利的站务员“秦广播”(陈志坚)人如其名,一天到晚播报着头条新闻;人称“小发明”(曹昌焕)的搬道员工作之余爱鼓捣小创造,他正和姐姐铁英(李长乐)计划着在小河边建个小发电站,好让车站和公社用上电,不过这事是瞒着“老解决”偷偷进行的。此外,车站附近的生产队上有一位人送外号“胖队长”(凌元)的妇女队长,她跟“老解决”已互相喜欢了很长时间,但双方都羞于表白。
要接“老怀表”班的是原铁路业余学校的青年教员段志高(韩非)。满怀一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时,书生气十足的段志高由于经验不足闹了许多洋相,惹得“老怀表”摇头叹气,对他颇为不满,但“老解决”很看重他这股子热心劲,认为假以时日他会有大作为。——段志高的能力,也的确如“老解决”所预言,他在筹建发电站一事上帮了“小发明”和铁英许多大忙。
不久,筹建发电站一事被“老解决”得知,众人本以为他会生气,哪想他竟大加赞叹,而发现“万事俱备,只缺一个发电机”时,如何筹到一个发电机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一旁的“老怀表”也在听过段志高的方案讲述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夜半“老解决”自言自语,所念叨的发电机被隔墙的“秦广播”理解成“胖队长”,于是次日天不亮他就迫不及待地向“胖队长”广播这条大新闻,巧的是,“老解决”刚好准备向“胖队长”借用发电机。两人随后的碰面令人捧腹。而段志高和铁英在朝夕相处中,也不知觉互生好感。
http://www.1905.com/vod/play/85862.shtml
[t]没有完成的喜剧[/t]
闻名全中的喜剧演员韩兰根和殷秀岑,一个病子、一个胖子从上海来到北方某制片厂参观学习,传经送宝,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李导演请他们参加三个讽刺喜剧的排演。彩排那天,许多人前来观看,大家兴奋地交谈着,惟有批评家“一棒子”紧闭着双眼,专心地待候节目的开始。节目开始后,三个节目都被“一棒子”批评庸俗、浅薄、格调低。终于,记者忍不住站起来说:“先不要一棒子全给打死,还是演出后听听群众意见吧。”批评家哼哼地走了,不小心碰到后台上的布景,木支架掉下来把批评家砸晕。。。
http://www.1905.com/vod/play/561990.shtml?fr=wwwmdb_data_playbutton_2_20140918
[t]游园惊梦[/t]
影片开始,相声大师侯宝林和郭启儒上台鞠躬,要给大家说一段电影相声。最开始侯宝林先展示了一段电影魔术,把搭档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闹出不少的笑话。接着他们进入了本片的故事:说的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北京动物园门口人头攒动。有一个戴鸭舌帽的男人(侯宝林 饰)嫌队伍太长,想方设法插队或者混进动物园。进园后,他的各种不文明现象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时而乱丢果皮纸屑,时而违反规定随便逗弄动物。后来他躺在长椅上睡觉,偏偏旁边训练大象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由此闹出了更多的笑话……
http://www.1905.com/vod/play/583152.shtml?fr=wwwmdb_data_playbutton_2_20140918
[t]不拘小节的人[/t]
讽刺文学作家李少白擅长在作品中讽 刺挖苦别人,而自己却是个不讲公共 道德的“不拘小节”的人。一次,他 应邀去某市作报告,虽以 文人雅士 自居,却做了一系列不文明的事:坐 火车占两个人的位置,吃水果乱扔果 皮,游湖逛公园、参观图书馆、看戏 时又惹了许多麻烦,受到人们的指责 。陪伴他的某市文联赵主任,是个忠 厚长者,老是替他向别人赔礼道歉、 垫付罚款。李少白未见过面的女朋友 敏英恰巧亲眼目睹了他的所作所为, 当李少白作完报告到敏英家拜访时, 敏英当面严词指责他不讲公共道德的 恶劣行为,使他面红耳赤、十分狼狈 。两人的恋爱关系也因此而彻底告吹 。
http://www.1905.com/vod/play/527763.shtml
[t]女理发师[/t]
因为丈夫贾主任(韩非)反对,一心想做理发师的华家芳(王丹凤)只能在家拿着鸡毛掸子练习理发技术,贾主任因工作要出差,华家芳抓住机会来到三八理发室成了3号理发师。不久,华家芳收到丈夫要回家的信,心猿意马理乱了某位顾客的头发,遭到抱怨。贾主任下火车与多年不见的朋友老赵(顾也鲁)叙旧,得知对方嫌弃其妻是餐馆服务员后,口不对心对他进行了一番狠狠的教育。
贾主任慕名来到三八理发室,指定要有“三八红旗手”称号的3号理发师为他理发,华家芳伪装一番后无奈上阵。正在贾主任对华家芳的技术大加赞赏时,前来采访3号理发师的记者破门而入。
http://www.letv.com/ptv/vplay/23079401.html
[t]大李小李和老李[/t]
上海某肉联加工厂工会主席大李(刘侠声)是个热心人,却有个不雅的“气象台”绰号:他工作虽积极,身体却由于不运动十分糟糕,一到阴雨天就会腰酸腿疼,邻居只要见他手拿雨伞出门,效仿着准没错。车间主任老李(范哈哈)认为工作远比体育重要百倍,很是不满成日嚷嚷要在厂里搞种种体育活动的儿子小李(姚德冰)。厂里职工大力士(关宏达)自认力气大过天,对体育活动也是一脸不屑。小李和其他热爱体育的同事商量,决定选出一个体协主席带领大伙展开锻炼。老李听闻,和大力士一合计,有心推选大李做主席,一来不得罪儿子,二来体育活动很快就会有始无终。哪想大李竟然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老李很是尴尬。可是老李认死了体育无用,哪怕大李老婆、五个孩子的妈妈秀梅(昔日与他站在一条战线)积极投身锻炼,他也不为所动。
http://www.letv.com/ptv/vplay/23051499.html
[t]魔术师的奇遇[/t]
魔术大师陆幻奇(陈强 饰)在阔别祖国二十五年后,于1962年返回上海。1937年,在闵行戏院表演魔术的陆幻奇突遭横祸,伪警长(李天济 饰)觊觎陆妻美色,诬陷陆用的道具手枪是“私藏军火”。陆妻被逼自杀后,陆把小儿阿毛托咐给好友王小六子(程之 饰),只身逃亡海外,一晃二十五年过去了。当年的阿毛如今叫张志诚(韩非 饰),是公交车上的售票员,而回到上海陆幻奇乘座的第一辆交通工具就是儿子的共交车,无奈父子相逢不相识。而陆在车上遗失的行包被志诚打开,发现了当年的魔术用道具手枪,他下班后即送往杂技团寻找失主。陆见物思人,不忍回想悲惨往事,他把魔术枪送给了志诚。王小六子后来见到这把手枪,顿然大悟......
http://www.1905.com/vod/play/775380.shtml
[t]满意不满意[/t]
1960年代初,国内各行各业纷纷向雷锋看齐,苏州一家名叫“得月楼”的餐馆亦不例外,服务员沈师傅(方笑笑)、小顾(顾月娥)等对顾客热情有礼、有求必应。但沈师傅的徒弟杨友生(小杨天笑),却认为“伺候人”很丢脸,经常会不耐烦地冲顾客发脾气,他一心想当“比服务员神气许多的工人”。沈师傅等人将他批评,他答应今后工作时会压一压火气。——餐馆另一位服务员老张(张幻尔)的工作态度,不好不坏介于中间。
县商业局王科长(黄影)隐瞒身份来到“得月楼”体验生活,被分到杨友生一组,对于这位新来的同事老王,杨友生颇老道地传授经验:顾客都是臭脾气,若他们发火,万千要往下压。——王科长呵呵一笑,却是处处向沈师傅学习;杨友生火气压来压去,却是冲顾客火冒三丈。同事们劝他要微笑服务,他的近乎定格的夸张笑脸却接二连三吓跑顾客。杨母(丁凤英)认为儿子有了对象便会改掉臭脾气,托邻居悄悄给他介绍了个女孩,哪想女孩曾在“得月楼”吃饭时被他骂过。
左不是右也不是令杨友生相当尴尬,他更想成为一名工人,尽管商业局还没批准他调换工作岗位,他已急不可耐地跑去找采茶厂的厂长表决心,没料厂长说起未来他可能的工作,竟不是采茶工人而是餐厅服务员。骑着单车回家的路上,杨友生越想越气,路遇的一大群鹅甚至也成了眼中钉,结果一不小心摔下单车,骨折。之后的看病经历、沈师傅所讲的新旧社会饭馆服务员地位的对比,令杨友生慢慢开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得知老王原是王科长、小顾原来有个“高官爸爸”时,他更加羞愧。
http://www.1905.com/vod/play/773204.shtml
[t]乔老爷上轿[/t]
古时候,书生乔溪(韩非 饰)赴京赶考,巧遇官府小姐蓝秀英(孙景璐 饰),俩人一见钟情。秀英之兄蓝木斯(阳华 饰)乃一纨绔子弟,整日游手好闲,欺男霸女。他见黄家女儿丽娟(凤凰 饰)生的貌美,伺机抢亲。黄母(黄耐霜 饰)无奈携女出逃至某客栈,蓝随后带家丁追到客栈,迷路的乔溪则路遇抢亲花轿钻进去,被误为黄女抬入蓝府。一觉醒来的乔溪闻听事由经过,在轿内男扮女装,要戏弄一下飞扬跋扈的蓝公子。秀英非常不满哥哥的抢亲行为,协助乔溪假戏真做。蓝母(高依云 饰)护犊心切,不听女儿劝阻,反要女儿劝“新娘”就范。当她掀起盖头,发现“新娘”竟是那日路遇的书生乔公子.....
http://www.1905.com/vod/play/875459.shtml
[t]锦上添花[/t]
1950年代,国内某个偏远小火车站上有这样一群人:绰号“老解决”(赵子岳)的老站长,工作、生活经验丰富,车站与附近公社的大小事务,基本没有能难倒他的;外号“老怀表”(田烈)的老站务员,即将退休却不舍得退休,对于要来接替他工作的年轻同事,他是一百个不放心;兼管职工福利的站务员“秦广播”(陈志坚)人如其名,一天到晚播报着头条新闻;人称“小发明”(曹昌焕)的搬道员工作之余爱鼓捣小创造,他正和姐姐铁英(李长乐)计划着在小河边建个小发电站,好让车站和公社用上电,不过这事是瞒着“老解决”偷偷进行的。此外,车站附近的生产队上有一位人送外号“胖队长”(凌元)的妇女队长,她跟“老解决”已互相喜欢了很长时间,但双方都羞于表白。
要接“老怀表”班的是原铁路业余学校的青年教员段志高(韩非)。满怀一腔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时,书生气十足的段志高由于经验不足闹了许多洋相,惹得“老怀表”摇头叹气,对他颇为不满,但“老解决”很看重他这股子热心劲,认为假以时日他会有大作为。——段志高的能力,也的确如“老解决”所预言,他在筹建发电站一事上帮了“小发明”和铁英许多大忙。
不久,筹建发电站一事被“老解决”得知,众人本以为他会生气,哪想他竟大加赞叹,而发现“万事俱备,只缺一个发电机”时,如何筹到一个发电机成了他的心头大事,一旁的“老怀表”也在听过段志高的方案讲述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夜半“老解决”自言自语,所念叨的发电机被隔墙的“秦广播”理解成“胖队长”,于是次日天不亮他就迫不及待地向“胖队长”广播这条大新闻,巧的是,“老解决”刚好准备向“胖队长”借用发电机。两人随后的碰面令人捧腹。而段志高和铁英在朝夕相处中,也不知觉互生好感。
http://www.1905.com/vod/play/85862.shtml
2015年11月5日
《火狐》
今天在D版说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火狐》。是1980年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上网找了些资料。

苏联在1982年开发了米格31喷气机时,全世界大为惊恐,唯一对策只有盗取这架超性能之飞机,而有能力担任此任务的就只有越战空中英雄甘德,甘德终于被说服由退休生涯中复出,接受一连串的特种训练后,前往苏联并与苏联特务数次交手,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空战。
甘德在接受任务后,进入苏联,在一些对苏联政府不满的科学家和相关人士的帮助之下(其中有些人的亲属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等地),进入基地。此时,苏联领导人正要来参观火狐的试飞过程 ,苏军的王牌飞行员来到更衣间换衣服,被甘德击昏,随后甘德穿上航空服,冒充苏军飞行员登上了飞机,然而监视内鬼科学家的克格勃还是发现了,甘德被迫匆忙起飞。途中受到了苏军飞机的拦截,尽管是初次接触火狐,但甘德还是凭借着熟练的驾驶飞机的经验掌握了驾驶技巧,化险为夷。苏联领导人的愤怒之下,基地立即将另 一架火狐样机快速准备好,让苏醒过来的苏军的王牌飞行员立即起飞追赶甘德。
甘德根据原计划,驾驶飞机向南飞行,故意和一架客机交错驶过,两机差点相撞,客机驾驶员很快将看到火狐的事件报告了地面。不过,冷战之时的苏联对南方的防线控制得非常严密,萨姆导弹密密麻麻,越靠近边境线越是严密,其时苏联军队已经接到了通知,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拦截或击毁甘德和飞机。所以从南方突破显然是不现实的。甘德在故意显形后立即升空。后来苏军的王牌飞行员得以追赶上了甘德,两人在空中展开了一番生死较量。尽管苏军王牌飞行员对飞机性能了解更多,最终击落了苏军的王牌飞行员。之后,他降落以北方的冰原之上。
这本书还有续集,8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叫《“火狐”落水之后》 。说的是:甘特机智地将火狐迫降在芬兰极北一座被冰封冻的湖上,距离苏境仅四十哩之遥。随着着一声巨响,飞机沉入湖里,湖水及碎冰隐蔽了机 ... 而引起苏联国安会、美国中情局、英国特情局和芬兰情报局之间激烈谍报战的火狐,结局又将是如何呢?

这书拍过电影,伊斯特伍德主演的。

没找到书的资源,只找到了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连环画。

火狐.epub
火狐.mobi
苏联在1982年开发了米格31喷气机时,全世界大为惊恐,唯一对策只有盗取这架超性能之飞机,而有能力担任此任务的就只有越战空中英雄甘德,甘德终于被说服由退休生涯中复出,接受一连串的特种训练后,前往苏联并与苏联特务数次交手,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空战。
甘德在接受任务后,进入苏联,在一些对苏联政府不满的科学家和相关人士的帮助之下(其中有些人的亲属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等地),进入基地。此时,苏联领导人正要来参观火狐的试飞过程 ,苏军的王牌飞行员来到更衣间换衣服,被甘德击昏,随后甘德穿上航空服,冒充苏军飞行员登上了飞机,然而监视内鬼科学家的克格勃还是发现了,甘德被迫匆忙起飞。途中受到了苏军飞机的拦截,尽管是初次接触火狐,但甘德还是凭借着熟练的驾驶飞机的经验掌握了驾驶技巧,化险为夷。苏联领导人的愤怒之下,基地立即将另 一架火狐样机快速准备好,让苏醒过来的苏军的王牌飞行员立即起飞追赶甘德。
甘德根据原计划,驾驶飞机向南飞行,故意和一架客机交错驶过,两机差点相撞,客机驾驶员很快将看到火狐的事件报告了地面。不过,冷战之时的苏联对南方的防线控制得非常严密,萨姆导弹密密麻麻,越靠近边境线越是严密,其时苏联军队已经接到了通知,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拦截或击毁甘德和飞机。所以从南方突破显然是不现实的。甘德在故意显形后立即升空。后来苏军的王牌飞行员得以追赶上了甘德,两人在空中展开了一番生死较量。尽管苏军王牌飞行员对飞机性能了解更多,最终击落了苏军的王牌飞行员。之后,他降落以北方的冰原之上。
这本书还有续集,8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叫《“火狐”落水之后》 。说的是:甘特机智地将火狐迫降在芬兰极北一座被冰封冻的湖上,距离苏境仅四十哩之遥。随着着一声巨响,飞机沉入湖里,湖水及碎冰隐蔽了机 ... 而引起苏联国安会、美国中情局、英国特情局和芬兰情报局之间激烈谍报战的火狐,结局又将是如何呢?
这书拍过电影,伊斯特伍德主演的。
没找到书的资源,只找到了82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连环画。
火狐.epub
火狐.mobi
2015年10月23日
电影录音剪辑
“电影录音剪辑”是我国特有的文艺广播形式,那些时候电影是用来听的。1980年左右,这种文艺形式达到了一个高峰,可谓全民皆听!
当年,我们看电影还比较方便,虽说没有什么院线之说,但周边地区,临近的剧场、影院还是不老少的,除了父母单位发票之外,有时候我们还会根据影院的影讯有选择的买票看。当年电影院都叫礼堂,上学、放学经过,知道礼堂里最新放映了些什么影票,抽空往那招牌上看一眼就全齐了。
但由于那时候,我们的文化生活毕竟很匮乏,即使家里面再富,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一打开电视机想看什么都有,买票看电影也只能是偶尔,不可能次数很多。平时,为了弥补不能去看电影的缺憾,在收音机里听“电影录音剪辑”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了。
当年,由于电影院及电视机普及水平并不高,为了提高百姓们的欣赏水平,弥补一些不能去影院观看影片的观众心里的缺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常会将电影院里一些正在热播的电影或曾经放映过的一些深受百姓欢迎的老电影的伴音及演员们的对白,通过重新整理录音,剪辑后,再加上解说性质的旁白,在黄金时间,拿到广播里播送,这就是所谓的电影录音剪辑。
这种电影录音剪辑在文革前的电台里经常播送,文革中,对一些复映的片子及文革中所拍摄的新片也剪辑后播出过。
一九六七年的十一月七号,是苏联十月革命胜利五十周年的纪念日,为了表示纪念,虽然处在文革期间,上层还是将“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一九一八年”两部影片拿出来公开放映。当年,那票是很难买的,多数人是听了这两部电影的录音剪辑之后很久才看到这两部影片的。
当年,电台里播出过许多电影的录音剪辑,现在能够记住的有“青松岭”、“火红的年代”、“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庐山恋”及“叶塞尼亚”“追捕”等。后期还听过“蒲田进行曲”“寅次郎的故事”等好多译制片。
那剪辑是什么时候寿终正寝的?自从多数人家里有了电视以后,收音机自然就听得少了,以后干脆就不再听,那电台里播放的当年特别经典的电影录音剪辑自然也就没机会听了。
现在想想,当年我们中国人还是挺爱动脑子的,穷则思变,电影电视看不到,利用收音机,我们同样能够部分享受到那电影带给我们的快乐!
部分电影录音剪辑合集
2015年8月17日
《回到未来》
[t]由来[/t]
女儿今年中考,一下子时间不够了,加上懒,就好久没更新。最近女儿考完了,假期跟着小雪花合唱团去美帝参加比赛,回来后对美帝有点兴趣,正好放假,我找了一些美帝的电影电视剧给她看,《ET》《老友记》啥的,就包括《回到未来》三部曲。说到这三部曲,太经典了,本应该说一说,还是因为懒,转载了豆瓣和知乎里的文章如下:
[t]影评(转自豆瓣)[/t]
我用了两个晚上把《回到未来》三部曲重看了一遍。这套电影能让人想起很多别的电影,例如《星球大战》、《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等等。这些电影很难称之为不朽,但是他们影响了一代人,每当他们重新温习这些电影,依然会感到开心,会回忆起那个时代。一个用电影来造梦的时代,而这个梦确实非常美妙。
优秀的三部曲一般都有一个伟大的开始。《回到未来》也是如此。他开创性的设想,到今天依然影响着大量的穿越时空类电影。而诸如《黑洞频率》这类的电影,拙劣地模仿《回到未来》,却留下了远比《回到未来》多得多的漏洞。
《回到未来》的开始,起源于80年代初,导演Robert Zemeckis一次返家,他看到父亲的高中纪念册,发现父亲原来是高中时代的学生会主席。而Robert自己在读高中的时候,却连学生会主席是谁都没有关心过。于是他想,如果自己能够遇到年轻时候的父亲,会和他成为朋友吗?当他的这个点子到了另一个编剧Bob Gale那里时,这部电影就开始孕育了。
两个人都不打算用神话来讲这个故事,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时间机器。最初的设想,时间机器是一个小房子,可以用卡车运走。他们确定下来的第一个情节就是马丁在55年发明摇滚乐,这也是这部电影中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情节。而关于寻找能源让时间机器返回未来也是很早就确定的情节。
由于要让马丁发明摇滚乐,所以必须要让他回到50年代中期,在50年代中期哪里去找这么大的能源呢?Robert和Bob想到了核爆。所以他们对电影公司说,我们需要XXXX钱,去拍核爆的外景。电影公司说,门都没有,你们只有X钱。
两个人没有办法,只有把外景取消,不要核爆了,把时间机器装在汽车上,所有的故事全部都限制在Hill Valley小镇上。
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改变,让《回到未来》变得更好,变得与众不同了。没有了大场面,《回到未来》就只能坚持自己的喜剧路线。所有的情节都在小镇上,就必须更多地关注小镇居民的性格。
剧本写了一年多,拍电影又用了一年多,终于,1985年,最好的时间机器电影《回到未来》问世了。
我手中的《回到未来》DVD是红龙的创意套装,其中集成了一条动画花絮字幕,大爆猛料,非常好玩。
例如,这条字幕中提到,Robert曾经想把时间机器做成冰箱的形状,但是最后放弃了,原因是害怕小孩子看了这电影后,把自己关在冰箱里。
电影本身也很好玩,这次看碟时注意到的一点,《回到未来》第三集中,博士失恋了,在酒吧买酒。旁边的路人过来劝他,说不过是一个女孩而已,别太在意了。博士说,“She is one of a million, one of a billion, one of a googleplex. She is my dream, and I lost her for all time.”
第三集是90年上映,而google是98年诞生的。所以,张嘴就能说出googleplex这种单词出来,不愧是博士啊。
看起来Robert是莱昂氏西部片的影迷。在第二集中,反派毕夫搂着两个美女泡在大澡盆里看《荒野大镖客》的最后一段,eastwood利用自制的防弹衣击败了大反派(顺便一提,在澡盆中看电影似乎是在模仿《疤脸人》。再顺便一提《荒野大镖客》是翻拍自黑泽明的《用心棒》。而用心棒用于击败大反派的秘密武器是自制的手里剑。)
在第三集中,马丁更是自称Clint Eastwood,穿起了Eastwood在镖客三部曲中的打扮,并且如同《荒野大镖客》一样,用自制防弹衣打败这一集中的反派疯狗。
象我一样的70年代人,应该会记得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那首歌的MTV中,有一段,张雨生踩着滑板被一帮人开着敞篷吉普追赶。张雨生在危机时刻,从滑板上跳上吉普车,从车中间趟过,然后跳上从车底滑出的滑板,一系列的动作干净利落又出人意料。
这一段情节,其实是抄自《回到未来》第一集。
[t]哪些科学技术已经被实现?[/t]
1989 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回到未来 2》中,马蒂和布朗博士乘坐时光汽车来到 2015 年,看到了很多 “未来” 的东西:智能手表、3D电影、飞行汽车、智能鞋带和飞行滑板等。
可穿戴设备
电影中博士手戴智能手表,马蒂头戴智能眼镜,可以观看电视和接听电话。Apple Watch 和三星 ear 实现了智能手表的功能,Google Glass 在 2013 年推出,今年会有新版本,Facebook 的 Oculus Rift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也会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可以说这两款设备如今都已经实现。
磁悬浮滑板和智能鞋带
有一个叫 Hendo 的团队在实验室成功开发出磁悬浮滑板。虽然没有电影款拉风好用,但它能够离地 2.5cm 左右,使用起来和普通滑板差不多。这是 2014 年实现的技术,2015 年有望获得更大的突破。
滑板上那双鞋子可以自动系鞋带。2015 年耐克打算复刻这双鞋子,其中就带有自动系鞋带的功能;在耐克之外,加拿大的一个创业团队发明了 PowerLace,它采用机械动力的方式实现自动系鞋带功能。
3D 电影
影片中一只大白鲨向马蒂扑来,结果发现只是 3D 影像;马蒂回头看到汽车广告,也是以 3D 的形式展现。现在来说 3D 影像技术已经进入到消费者市场,3D 电影、3D 电视都是很常见的产品,裸眼 3D 技术虽然还不成熟,但在局部上也有所突破,任天堂的裸眼 3D 游戏机已经卖了几千万部。
飞行汽车
影片中马蒂开着一辆飞车在路上行驶,非常酷炫。斯洛伐克公司 AeroMobil 成功研发出飞车,它一次能够飞行 700 公里,目前还在进行飞行测试。
指纹验证
马蒂用指纹验证的方式付了车费,苹果在 iPhone 5s 后就支持 TouchID,能够通过指纹验证进行付款。三星 Galaxy S5 也已经支持这个技术。如果你把十年前的 PDA 和笔记本电脑算上,指纹验证已经是古董技术。
体感游戏
马蒂在游戏厅里玩起了体感游戏,拿起手枪进行射击。微软 Kinect 已经实现了体感游戏技术,现在已经有《星球大战》、《Joyride》等多款游戏产品。
智能家居
当 Jennifer 进入房间的时候,警察提到屋子的灯能够编程,所以会自动亮起来。现在的智能家居产品已经实现这一点。不仅如此,像 Google Nest 等设备已经不需要你来设定,自己便会学习你的习惯。
视频通话
影片中马蒂和同事通过视频通话,今天你不需要电视,随便一款手机都能用 Skype、FaceTime、微信和人视频。
2015年7月2日
《德黑兰43年》
[t]影片简介[/t]
本片是苏联、法国、瑞士、西班牙于1981年联合出品的惊险二战背景影片,片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电影语言,堪称经典中的经典。影片以真实历史为背景,以跨时空的手法记述1943年罗斯福、邱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在德黑兰会晤期间,德国特工策划的暗杀计划被以安德列为首的苏联情报人员及时发现而遭失败,然而协助安德列粉碎暗杀阴谋的玛莉却在35年后在法国被神秘杀害...
影片题材宏大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苏德特工斗智斗勇的主线始终是淡淡地展开,没有美国好莱乌大片的矫柔造作和哗众取宠。但同时导演却运用各种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剧性爱情,使影片透着一股凝重的伤感,给人强烈的压迫感。
影片的主题歌Une vie D'amour是当时法国歌坛鼎极人物Charles Aznavour的作品,歌声悠扬而有充满了伤感,而这也正是整个影片的基调。刘欢也曾唱过该主题曲,它的中文歌名是“让爱情长留人间”。
记得还看过一部叫《岸》的苏联电影,也是亚历山大·阿洛夫、弗拉基米尔·纳乌莫夫这2位导演的作品,同样涉及到2战题材,但是和《德黑兰43年》又不同,《岸》直接用一种写意的手法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而《德黑兰43年》却只把战争作为了一个大背景,利用1943年三巨头在德黑兰会谈这样一个真实的大前提来讲述一个虚构的暗杀故事,而且并不局限于2战时期,更把故事引申到30余年后。
和很多前苏联影片一样,本片题材宏大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苏德特工斗智斗勇的主线始终是淡淡地展开,没有美国好莱乌大片的矫柔造作和哗众取宠。但同时导演却运用各种手法渲染男女主人公悲剧性爱情,使影片透着一股凝重的伤感,给人强烈的压迫感。
本片是一部国际化合作影片的成功范例,由俄法瑞(士)三国合拍,片中几乎运用了所有的电影语言,集合政治、战争、动作、爱情以及悬念等商业电影元素,堪称经典中的经典,1981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金奖。影片里的大牌明星实在是多的很,娜塔莉亚·贝洛柯夫斯迪科娃和奥列格·科斯托列夫斯基曾经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苏联电影演员中一对黄金搭档,他们合作的《合法婚姻》也是一部为中国观众熟悉的经典。虽然影片表面上看,商业元素非常多,但是影片依然是一部正剧,是一部向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敲响警钟的电影,这也就是影片并不仅是把情节局限在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的原因,当德黑兰的刺杀阴谋被阻止之后的30多年,纳粹余孽依然在活动,一个又一个的知情者被暗杀,男女主人公当年未圆的一段情就在即将划上圆满句号的时候被一场有预谋的车祸断送掉了……影片临近结尾的时候,一正一反两个主人公都死掉了,而当年策划那场暗杀的幕后元凶却还活着。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意味深长,在飞机上,男主人公带着满腔遗憾回国,一个天真的小女孩在飞机过道上对着他甜甜的一笑,这一笑,不由得使人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了……
感谢DVD时代,是DVD时代能使我们看到更多自己想看的东西,是DVD能使我们珍藏许多经典……
[t]零星记忆[/t]
印象最深的不是男主女主,也不是英俊的阿兰德龙,必须是那个杀手,老迈的杀手来回拿体温计和手枪的镜头,真实而刺激。
une vie d'amour,这歌一直贯穿着影片,每个关于爱的镜头都有它的出现。
阿兰德龙只是配角。
杀手就没打算行动,怎么看穿的呢?
[t]影片插曲[/t]